1964年3月24日,薄一波等人向毛泽东汇报,说全国正在掀起学习《毛选》热潮,毛说:“毛选,什么是我的?这是血的著作。《毛选》里的这些东西,是群众教给我们的,是付出了流血牺牲的代价的”。《毛选》,是一本血的著作!
毛泽东选集,简称“毛选”,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献集。它收录了毛泽东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章、讲话和书信等文献,覆盖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农村革命战争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64年,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提到,“《毛选》什么是我的!这是血的著作。”这句话揭示了他认为这些著作这不仅仅是个人的思想总结,而是与无数烈士的牺牲和广大群众的智慧密不可分的成果。在毛泽东看来,每一篇文章和每一次讲话都是在群众的实践中锤炼出来的,是人民群众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实际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的这种观点,体现了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坚定信任。他经常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种思想贯穿于毛选的各个部分,无论是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部署,还是在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政策制定,都始终强调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毛选的内容丰富,涵盖了从战略、政策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其中不仅有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的策略讨论,也有关于文化教育、卫生、民族政策的具体指导。这些文献不仅为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广大群众提供了行动的方向。
通过毛选的学习和宣传,毛泽东的思想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不仅如此,毛选的影响也远远超出了中国的边界,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革命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被广泛引用,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重要学习材料。
毛选的编纂和发布,是在毛泽东本人的直接指导和参与下完成的。这些文献的选择和编排,旨在展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它是如何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
毛泽东在他的多部著作中,特别是在《毛选》中,反复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认识和理论发展的基础。在这些作品中,他认为所有理论和策略都应源于群众的实际经验,并通过实践得到验证和完善。《实践论》作为其中的代表作,特别受到毛泽东的赞赏,他曾表示对大多数已发表的作品不完全满意,但对《实践论》则比较满意,并认为它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
《实践论》的核心思想强调了认识和实践的不断循环的动态过程。毛泽东明确提出,认识应来源于实践,经过理论的总结再返回到实践中去,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这种方法论不仅是他理论体系的核心,也是他在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取得一系列历史性胜利的重要原因。
当前社会中,“内卷”成为了一个广泛讨论的话题,指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中,个体为保持竞争力而不断加大努力,但整体效率和收益却没有显著增长。在这种背景下,重读《实践论》并将其原则应用到现实中,对于解决“内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论》所提倡的,是通过实践来不断检验和修正认识,从而有效提升行动的效率和目标的实现。
此外,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及全世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这种大背景下,个人和集体都需要通过实践增长见识、历练本领,并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毛泽东的这一实践观念,为我们提供了应对复杂变局的一种思考和行动的框架。
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的真伪和效果,这一思想在当今社会尤其适用。不论是在职场竞争、学术研究还是社会治理中,实践的重要性都不容忽视。毛泽东的《实践论》不仅在政治领域内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核心理念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